
法學論叢
第3卷 第1期
賴特布魯的政治哲學(下)\林文雄 1-26
國際權力制裁劫機罪行(英文)\呂光 27-36
再論船舶之扣押\桂裕 37-40
概述日本家事法院近況\陳棋炎 41-78
英美法上誹謗責任之研究\姚淇清 79-110
償還股之研究\柯芳枝 111-150
工業財產權之國際保護與世界智能權組織\曾陳明汝 151-160
行政法院對考試機關考試評分之審查權\翁岳生 161-174
親屬繼承判例判決之研究\陳棋炎 175-196
最高法院四則民事判決之研究\王澤鑑 197-220
抵銷在擔保上之機能\劉得寬 220-232
既判力之基準時\駱永家 233-
第3卷 第2期
美國實用主義法學的哲學基礎及其檢討(上)\楊日然 245-280
外國公司認許之性質及效力\劉甲一 281-292
外國自然人的地位\曾陳明汝 293-322
強制執行之競合\陳榮宗 323-336
中華民國投資環境暨外人投資法令之研究(英文)\徐小波 337-366
論保險代位\林輝榮 367-390
從私法之觀點論價格統制法規之違反\劉興善 391-404
親屬繼承法判例判決研究(五)\陳棋炎 405-432
最高法院四則民事判決之研究\王澤鑑 433-466 185-188
判決理由與既判力\駱永家 467-
第2卷 第1期
論中國固有法上家長權與尊長權的關係(上)\戴東雄 1-14
女性犯罪之研究\張甘妹 15-46
美國總統選舉改革之另一方案(英文)\莊岳 47-56
論專利權之行政救濟\賀德芬 57-68
英美法共同海損之研究(英文)\桂裕 69-78
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之結構權限及機關地位\劉甲一 79-108
商事法之基本問題\鄭玉波 109-116
企業與自由業之法律觀念\蘇俊雄 117-126
法國收養制度之研究\曾陳明汝 127-134
中國近代票據法發展史\姚嘉文 135-154
動產擔保交易法上登記之對抗力、公信力、與善意取得\王慕華 155-166
公害之民事救濟\邱聰智 167
親屬繼承法判例判決之研究(二)\陳棋炎 189-208
準強姦罪之成立與被害人之年齡\蔡墩銘 209-214
既判力、執行力及繼承人\駱永家 215-222
間接受害人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及與有過失原則之適用\王澤鑑 223-228
德國最高法院民事判例研究(二)\王澤鑑 229-247
第2卷 第2期
賴特布魯的政治哲學(上)\林文雄 249-266
論中國固有法上家長權與尊長權之關係(下)\戴東雄 267-286
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之研究\柯芳枝 287--318
國際性契約之準據法\曾陳明汝 319-330
法院拍賣之理論基礎\陳榮宗 331-344
論抵押權之物上代位性\劉得寬 345-358
德國破產外撤銷權之研究\馬志錳 359-370
親屬繼承判例判決之研究(三)\陳棋炎 371-386
最高法院六十年度十則民事判決之檢討\王澤鑑 387-452
既判力之客觀範圍\駱永家 453-458
國家損害賠償責任之研究\劉春堂 459-466
第1卷 第2期
韓非法思想的特色及其歷史意義\楊日然 257-300
賴特布魯的自然法論\林文雄 301-318
論票據之有形偽造與無形偽造\蔡墩銘 319-326
憲法之維護者\翁岳生 327-330
船舶扣押問題之研究\桂裕 331-334
養子女制度──中美兩國制度之比較(英文)\韓忠謨 335-358
六十年來中國公司法之演變\張國鍵 359-368
背書基本問題之研究\鄭玉波 369-386
論國際私法上繼承之準據法\洪應灶 387-398
評民事訴訟法之再修正\姚瑞光 399-404
一九六四年海牙統一國際商品買賣法比較研究緒論\王澤鑑 405-448
空白票據之研究\柯芳枝 449-466
辯論主義與處分權主義\駱永家 467-472
票據行為之代理\曾世雄 473-478
票據之付款\張龍文 479-490
論遠期支票之問題\姚嘉文 491-504
行政處分之撤銷\翁岳生 505-514
親屬、繼承法判例判決之研究(一)\陳棋炎 515-532
德國最高法院民事判例研究(一)\王澤鑑 533-
第1卷 第1期
法律、道德與中國社會的變遷\馬漢寶 1-12
法律與道德\林紀東 13-20
論德國繼受羅馬法之本質精神\戴東雄 21-34
英國歷史法學派對分析法學派之批評\林文雄 35-48
中國傳統法律思想及其政治上的影響(英文)\蘇俊雄 49-82
論國際法上既得權及「既得權尊重之原則」\劉甲一 83-96
青年犯罪者之處遇制度\張甘妹 97-108
政府之發佈命令權\曾繁康 109-120
論我國民法非婚生子認領之法律上性質\陳棋炎 121-142
寄託論\鄭玉波 143-164
民法上優先受償權之研究\金世鼎 165-176
民法上之行為能力\胡開誠 177-184
第三人與有過失與損害賠償之減免\王澤鑑 185-194
公司債與股份性質上之差異\柯芳枝 195-204
推定之研究\駱永家 205-224
物品運送之損害賠償\曾世雄 225-236
關於賄賂罪之職務上行為\蔡墩銘 236-242
行政法院對特別權力關係之審查權\翁岳生 243-246
論大法官會議議決釋字第一○七號解釋引起之問題\郭鑫生 247-252
聯絡本刊
臺北市 106319 羅斯福路四段1號(臺大法律學院霖澤館6樓出版室)
電話:02-3366-8916
傳真:02-3366-8924
信箱: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。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
本刊宗旨與特色
《臺大法學論叢》於1971年創立。 創刊目的在提供國內法學研究者一個發表論文的常態化、制度化之園地,以提升國內法學學術水準。 歷經數十年努力,本刊已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法學期刊。 自2000年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建立TSSCI期刊資料庫以來,本刊即為其收錄至今。 本刊目前為季刊,於每年3、6、9、12月出刊。 自2011年起,於每年10 至11月間增加出版一期「特刊」,內容除包括年度及專題「法律發展回顧」外,並透過「主題論文」之規畫,針對特定議題徵求論文,以刺激學術對話,並帶動學術發展。
|
徵稿簡則
(2012年8月9日編審會議決議修正通過)
一、 本刊為定期刊物,自第三十六卷起,一年四期,分別於每年度三月、六月、九月、十二月 出版。
二、 本刊歡迎法學論著之投稿,來稿文字(合計本文、附錄、註解及參考文獻)以五萬字為限。
三、 稿件在本刊正式刊登前,另投其他期刊或收於專書(或論文集)中出版者,本刊將逕自退稿,並於退稿日起二年內不接受同一(含共同)作者之投稿。但收於會議論文集且經本刊 同意者,不在此限。
四、 除特約邀稿外,本刊僅接受中文原著之來稿。來稿應附加註,本刊採同頁註(請注意:作者個人 著作引用不得使用「拙著」,一律採作者全名,引用方式同一般著作)。來稿一經接受刊登,引註及參考文獻格式須依本刊格式範本修正。
五、 來稿為合著者請於稿件中註明作者順位,並檢附所有作者同意投稿之書面證明 (請見文件下載)。
六、 來稿均應附五至十個中、英文關鍵詞,三百至五百字之中、英文摘要,及參考文獻。
七、 來稿請附「作者基本資料」與「投稿文章」兩個檔案,(一)「作者基本資料」檔:含作者姓名、現職、最高學歷與聯絡方式;(二)「投稿文章」檔:請勿加入作者個人資料,並依下列順序排列:第一頁為中文文章標題、摘要及關鍵詞,次頁起為正文(含同頁之腳註)、附錄、參考文獻,最後一頁為英文文章標題、摘要及關鍵詞。
八、 本刊採雙向匿名審查制度,全部來稿均經初審及複審程序,審查結果將適時通知作者。來稿經本刊開始審查程序後撤回者,以退稿處理。
九、 本刊對於接受刊登稿件之屬性類別有最終決定權。經本刊決定採用之稿件,基於編輯需求,本刊得對文字及格式為必要之修正。
十、 凡審查通過之文章作者應簽署授權同意書,授權臺大法律學院和臺大法學基金會,於同意書授權範圍內使用該文章;凡不願簽署同意書者將不予刊登。授權書之(請見文件下載)
十一、 稿件一經刊登,文責自負;本刊不給付稿費,但贈送抽印本二十份。
十二、 來稿請提供電子檔,電子郵件請寄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。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辦公室信箱。
>>到臺大法律學院